2018年8月6日,湖南省茶陵县全县脱贫摘帽。2020年底,全县17343户6465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稳定脱贫,6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,全面进入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。
乡村振兴靠人才,人才培养靠教育。茶陵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,创新网络联校应用,积极探索教学、教研管理新模式,持续推进教育振兴,全面赋能乡村振兴。
网络联校,村小高效“连”起来
茶陵县共有135所学校,其中92%的学校在农村。这些村级小学大多地处偏远,信息、交通不便。点多面广、师资力量不足、教育资源欠缺……这些是茶陵县大多数村小所面临的问题。
推进全县教育振兴发展,首先要补短板,让散布各处的村小“连”起来。2013年,茶陵县建成茶陵教育城域网,以教育局城域网数据中心机房为核心,通过裸纤与全县中心小学以上的所有学校进行连接,主干实现了千兆传输,全县各级学校全面纳入教育城域网。在此基础上,茶陵县建设2所主校、2所分校,利用现有电子白板、一体机,借助免费的云课堂软件,对城区两所窗口示范中小学与偏远乡镇中小学实施了“专递课堂”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,开启了“以示范校带薄弱校,中心校带教学点”的早期尝试。

茶陵县的乡村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示范课教研
2020年,通过“网络联校实验县”的实施,茶陵县搭建网络联校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,创新网络联校“联建联用”。在19所乡镇中心小学建立网络联校“主讲教室”,93个教学点建立“互动教室”,实现中心小学对教学点视频会议、直播课堂、网络教研、应用培训等日常教育教学与管理。
共享资源,乡村教育“活”起来
依托网络联校应用,分布在茶陵县各地的村小终于“连”了起来。在此良好基础上,茶陵县在如何用好网络联校上下实功,通过建立“示范校带薄弱校”的帮带模式,共享优质教育资源,促进网络教研水平提升。
茶陵县舲舫中心小学共有1所中心校、5所村级教学点,其中4个教学点仅有两个年级的两名老师,教师兼课多、任务重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获取不便。2020年底,茶陵县将县城16所中小学与乡镇共35所中小学建立结对帮扶,舲舫中心小学就是其中被帮扶的学校之一。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,部分解决了教学点课程不能开齐、开足、开好的难题。

五校联盟读书分享会
2021年3月,为促进教师开展网络教研,茶陵县搭建了网络学校平台,组建了网络学校,规划实施全县各项教学、教研、培训活动。茶陵县制订了《茶陵县小学网络教研工作方案》,聘请了13名小学骨干教师,组建了茶陵县小学网络联校教研专家团队。

茶陵县乡村教师接受“全连接”智慧教学应用培训
株洲市白鹤小学与茶陵县腰陂中心小学、潞水中心小学结对,开展“师资互派,结对共建”活动。通过课例展示、专递课堂、网络教研等,帮助腰陂中心小学、潞水中心小学提升教学质量。茶陵县腰陂中心小学校长谭国勇高兴地说:“此次共建活动实效显著,通过网络平台联研联训,白鹤小学从党建、示范课、教学研讨等多个方面使乡村学校也能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。”
教师为本,为乡村教育提供人才保障
推进教育振兴,教师是关键。茶陵县创新实施教师队伍的三大培训模块,全面提升一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,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第一模块以师训站、装备站为中心,采取国培、省培、县级集中培训和学校分散培训、教师全员培训与师徒结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。将设备应用培训与资源包推送相结合,促进教学资源包的应用与共享。第二模块是建立“茶陵县教师培训基地”,在最偏远的桃坑学校,整合闲置校舍资源,分期分批组织全县教师实施培训计划。第三模块是成立“茶陵县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”,结合“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”实施全县青年教师成长培训计划。截至目前,该俱乐部通过全网直播的形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60多次,为全县网络教研提供了良好示范,并为后期深入推进网络联校工作的“联研联训”积累宝贵经验。
2021年,为落实“校长领头雁”工程,茶陵教育局启动了“茶乡夜话”栏目,旨在让当地的校长从经验型向科研型、管理型向学者型迈进,并建立起名师长期帮扶机制。

茶陵县教育局“茶乡夜话”直播现场
2021年底以来,每两周的周三晚7点到8点,是“茶乡夜话”开讲时间。县教育局每期邀请相关专家或优秀教育管理者,围绕一个话题,通过现场直播,用讲座、对话或做客直播等方式,对教育热点问题通过面对面或现场网络连线方式展开培训,“茶乡夜话”栏目通过直播平台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期,线上线下累计观看人数达30余万人次。其中,《探讨作业设计策略 助力落实减负增效》在相关网站的点击率高达65.6万次。
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必先振兴乡村教育。茶陵县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,以结对帮扶、教师研训为重要手段,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,走出乡村教育振兴的“茶陵模式”。